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,2023年,市民政局緊緊圍繞兜底保障“核心層”,切實保障城鄉低保對象和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;緊緊圍繞邊緣救助“中間層”,對低保邊緣家庭開展集中認定并積極開展救助幫扶;緊緊圍繞普惠幫扶“拓展層”,積極鼓勵引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困難群眾救助幫扶,有力推進了社會救助提質增效,困難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明顯增強。
大力提高救助標準,不斷提高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水平。自2023年7月1日起,將我市城市低保平均標準由每人每月77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50元,農村低保平均標準由每人每年7008元提高到每人每年8160元。提標后,我市城市低保標準位居全省第一,農村低保標準繼續保持全省第二,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充實的基本生活保障。同時,按照不低于低保標準的1.3倍提高城鄉特困供養標準。經過加強督促指導,全市提標工作圓滿完成,切實保障了困難群眾基本生活。全市保障城鄉低保對象7.2萬人,發放城鄉低保金4.2億元,保障城鄉特困人員3.17萬人,發放供養資金3.09億元。
健全臨時救助制度機制,及時有效開展急難救助。進一步健全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和主動發現、救助對象信息管理等臨時救助工作機制,通過實施“小金額先行救助”“一次審批、分階段救助”等措施,有效緩解了困難群眾突發性、臨時性生活困難。發放臨時救助資金817萬元,救助9477人次。
強力推進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,形成穩定低保邊緣群體并積極救助幫扶。制訂《社會救助擴圍增效工程工作方案》,制發《唐山市“社會救助擴圍增效民生工程百日攻堅專項行動”實施方案》《唐山市低保邊緣家庭認定辦法》等政策文件,加強政策指導,將低保邊緣家庭認定的收入標準由1.5倍放寬到2倍,金融資產標準由36個月城市低保標準放寬到48個月。加強業務培訓,指導各縣(市、區)對困難群體進行摸排,建立困難戶摸排臺賬和“單人保”家庭摸排臺賬,并按照規定進行核查,對于符合條件的家庭及時發放證書等。在市、縣、鄉、村的共同努力下,我市低保邊緣家庭人數增加到6.8萬人,已形成相對穩定數量的低保邊緣家庭群體,會同相關部門開展醫療、教育、住房等專項救助1.8萬人次,取得了明顯幫扶成效。
強化兜底保障,切實鞏固民政領域脫貧攻堅成果。繼續落實好“單人戶”“漸退期”“就業成本扣除”“剛性支出扣除”等兜底保障政策。組織開展社會救助全面核查活動,開展大走訪、大排查,重點關注因病因災存在致貧返貧風險的群眾,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納入社會救助范圍,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。將脫貧人口中4410人納入低保范圍、902人納入特困供養范圍,占全市7861名脫貧人口的68%。臨時救助脫貧人口134人次,支出資金13.75萬元。為脫貧人口發放殘疾人生活補貼122.2萬元,發放護理補貼64.17萬元,重點人群兜底保障堅實有力。
積極建立村級救急難基金,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救助幫扶。全市已實現村級特殊困難基金全覆蓋,按照“四個一點”模式籌集資金6200余萬元,救助困難群眾1000余人次,開辟了社會救助新渠道。該項工作作為典型經驗被推薦到民政部參加全國優秀案例評選。市社會救助基金會設立了“情系困難群眾春節送溫暖”“金秋助學”等6個救助項目,聯合縣級基金會對困難群眾和困難學子開展救助。全市基金會籌集社會捐贈資金816萬元,救助1238人,發放救助金309萬元,籌資數額、救助人數和救助金額一直在全省領先。
建立健全制度機制,加強低收入人口監測幫扶。積極協調唐山銀保監分局,聯合制發《唐山市社會救助家庭銀行存款等金融資產信息查詢操作辦法》,擴大查詢對象和查詢業務范圍,優化工作流程。依托智慧唐山平臺實現部門間信息共享,將特困人員、低保邊緣家庭、脫貧不穩定戶、邊緣易致貧戶、突發嚴重困難戶等低收入人口18.15萬人納入監測范圍。建立健全部門聯動信息預警、巡訪摸排、政策咨詢等主動發現工作機制,綜合運用互聯網、大數據等手段和資源,消除救助保障盲區,實行“政策找人”,及時發現困難群眾需求。民政、醫保、衛健、鄉村振興等相關部門通過主動發現和監測預警機制,共計救助幫扶低收入人口11.86萬人次。
上一篇:“高科技”創出高質量
下一篇:河北省各市年貨節活動各具特色